初春的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一丘丘甘蔗田連綿成片,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粗壯挺拔的甘蔗整齊排列,微風拂過,蔗葉沙沙作響,仿佛在演奏一曲豐收的樂章。
走進永康鎮彎腰村石場洼甘蔗種植基地,忙碌的景象撲面而來。蔗農李大姐和工人們早早來到蔗田,手持鐮刀,熟練地將甘蔗砍下、削葉、捆綁……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收割景象。
“大姐,今年甘蔗收成怎么樣,種了多少畝?”日前,永德縣紀委監委專項監督檢查組深入田間地頭,向蔗農了解甘蔗產業種植情況。
“今年雨水好,我們家300多畝甘蔗長得都很好,每天都得請20幾個工人來砍甘蔗。”
“良種良法補貼資金都拿到了嗎?蔗款有沒有按時兌現?”監督檢查組工作人員接著問道。
“補貼都拿到,現在政策好,種甘蔗的肥料、種苗、薄膜這些都有扶持,幫我們省下不少開支。蔗款是一車一付、隨到隨結,甘蔗一進廠,錢就打進卡里,錢好拿,種甘蔗也更有信心。”李大姐邊砍著甘蔗邊說道。
甘蔗產業不僅是永德縣的支柱產業,更是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甜蜜法寶”。為全力護航甘蔗產業高質量發展,永德縣紀委監委立足自身職能職責,組建專項監督檢查組,直插一線對甘蔗基地土地流轉、惠民惠農政策落實、干部作風建設等情況跟進監督、精準監督。與此同時,監督檢查組還聚焦甘蔗的“種、砍、運”等關鍵環節,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的方式,問民意、聽民聲,及時發現并解決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守護群眾的“甜蜜”事業,以產業興、農民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我們家之前種了300多畝甘蔗,今年又擴種了100多畝,砍甘蔗是個體力活,用工需求特別大,工人又難找,甘蔗雖豐收,但我們也犯愁。”在永康鎮鴨塘村甘蔗種植基地,蔗農高大哥望著蔗田里一排排高大粗壯、等待砍收的甘蔗,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時下正值甘蔗豐收時節,全縣各地紛紛開啟熱火朝天的砍甘蔗模式。然而,像高大哥這樣被“用工荒”“用工難”所困擾的蔗農不在少數。了解到蔗農的操心事煩心事后,監督檢查組將問題反饋給了鎮黨委。在縣紀委監委的有力推動下,鎮黨委、村“兩委”協同發力,及時組織周邊鄉鎮閑散剩余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搭起蔗農與勞動力的“信息橋梁”,有效解決蔗農用工難題。
“聽到村里招砍甘蔗工,3塊錢一捆,就想著來試試看。沒想到,一天能掙200多塊,當天就能把錢揣回家,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掙錢的同時還能顧家。”一位前來砍甘蔗的工人說道。
“我們將持續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領域監督的重點內容,聚焦產業發展中的責任、作風、腐敗等問題靶向監督,切實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李建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