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門修復好后,我每天都要穿過街巷到城門洞附近看一轉才回家。高大的門洞、堅實的墻體、古樸的青石門臼,馬步道蜿蜒伸展,古代商旅與行人穿梭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家住保山市隆陽區九隆街道仁壽門附近的王大姐感慨道。
日前,以古仁壽門城門洞為中心、全新打造的永昌府城仁壽門文化廣場正式落成開放,古老的仁壽門以嶄新的容顏,重新展現在世人的眼前。仁壽門在歷史上曾是南方絲綢之路保騰古道中線過永昌的起點,但在不久前,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向世人展示。
“要主動扛牢責任,樹立‘一盤棋’,積極協調配合、共同研究、形成整體合力。”“要深化仁壽門片區文物保護利用重要性認識,采取措施,積極籌措資金……”
2022年11月中旬,保山市委第四巡察組對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開展巡察,在巡察期間發現,仁壽門片區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在實施推進中存在“一盤棋”格局未形成,涉及群眾拆遷工作難度大、資金項目缺口大等問題。針對發現的相關問題,該巡察組傾聽群眾意見,認真調研形成專題報告,指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意見。
“系統保護、利用、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對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強市具有重要意義。仁壽門作為永昌府城8座古城門中僅存的一座,既是保山歷史的見證者,也是這座城市最具標志性的文化符號之一,要用巡察成果推進仁壽門項目,留住城市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保山市委第四巡察組組長說道。
為確保整改責任落實到位,該市紀委監委構建“紀委+組織+巡察+N”監督大格局,充實監督力量,認真踐行一線工作法,聚焦文物保護責任落實、巡察反饋問題整改、項目資金監管,緊盯被巡察黨組織制定的整改措施是否執行到位、整改問題是否得到解決、整改成果是否經得起檢驗等持續跟進監督,督促相關部門切實履職擔當,推動仁壽門片區文物保護利用項目順利推進。
在該市紀委監委、市委巡察組的推動下,市文旅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局等多部門緊密協作,形成了由主責部門統籌協調、職能部門各負其責、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格局。針對項目推進過程中不斷發現的門洞安全保障、排水暢通、電力入地、護坡穩固等困難、堵點,市紀委監委壓實有關部門職責,督促市文化和旅游局到施工現場調研20余次,與有關部門、專家共同協商解決實際問題,保障項目進度。2025年1月,仁壽門正式落成開放。
文物、古籍、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是城市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不可再生的歷史信息,每一塊磚石、每一條街巷都鐫刻著往昔的記憶。“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履行監督職責,把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精準施治貫穿始終,為保山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紀法保障。”該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楊耀西 張春怡 王會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