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非遺“聲音”——第十四期省紀檢監(jiān)察特色文化走廊特寫之十五
“我愿做‘旅居云南’的首席推薦人,熱忱歡迎更多朋友加入‘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委書記王寧在給網(wǎng)友回信時發(fā)出這樣的邀請。
云南,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世居在西雙版納的傣、漢、哈尼等13個民族以其獨特豐富的民族文化和非遺技藝為這片神奇美麗的土地增添了一抹色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西雙版納聆聽非遺里的“聲音”,感受非遺的魅力。
攝影作品《傣族章哈》
“傣族章哈”是一種古老的傣族說唱藝術,于2006年5月20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它以其獨特的旋律和生動的表演深受人們的喜愛,每逢年節(jié)喜慶、上新房、小孩滿月等時刻,傣族章哈情愫綿長、婉轉動聽的歌聲就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祝福,因此傣族人民又將章哈比喻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鹽巴”和“芳香四溢的鮮花”。
攝影作品《烏莎巴羅》
《烏沙巴羅》是由傣族神話傳說改編的章哈劇,講述的是烏沙公主的父親勐迦濕國王利用招親,選中能力超群的巴羅王子當女婿,來幫助自己統(tǒng)一各部落霸業(yè)。正直的烏沙公主和巴羅王子在反對戰(zhàn)爭中不幸犧牲,幻化成傳說中代表和平的金鹿,所到之處止戈興仁,大地又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反映了傣族人民愛好和平、追求和平的精神理念。
攝影作品《布朗彈唱》
在云南西南部的蔥郁山谷中,布朗族人民以其獨有的方式,傳唱著千年的故事與情感——這便是布朗族彈唱,一種融合了音樂、詩歌與民族文化的藝術形式,如同山間清泉,潺潺流淌,滋潤著每一個聆聽者的心田。遇到喜慶、悲傷的事,都會用布朗彈唱來表達情感。過去,不會彈琴唱情歌,甚至連對象都難找,所以布朗人有“以歌為媒”的說法。布朗族彈唱靠的是口授心記、口耳相傳。
攝影作品《唱歌的少女》
布朗族彈唱根植于布朗人的生活中,由于布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數(shù)千年來,布朗族人民一直用口授心記的方式來傳承民族文化,在重大節(jié)慶、賀新房、婚喪、嫁娶中都要進行演唱。2008年6月,“布朗族民歌(布朗族彈唱)”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統(tǒng)音樂類名錄。
隨著時代的變遷,西雙版納的“聲音”逐漸傳出大山,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愛。它不僅是各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成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讓我們一同聆聽這來自山谷的天籟之音,感受西雙版納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楊鵬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