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洱大地清風勁,民生實事暖意濃。近期,大理白族自治州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監督執紀解民憂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莊嚴承諾,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云龍縣供電局職工宿舍樓,16戶居民手捧嶄新的不動產權證喜笑顏開。這個困擾群眾近十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在縣紀委監委“點題監督”機制推動下迎刃而解。通過組建自然資源、住建、稅務等部門聯合專班,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工作機制,紀檢監察機關以“室組局”聯動監督穿透政策壁壘,系統化解不動產登記領域積弊,為全州破解同類問題提供了治理樣本。
監督“探頭”隨著民生關切延伸。洱源縣喬后鎮紀委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永新、大樹等村因管網壓力不足導致供水不暢,黃花坪、文開等村冬季頻發管道凍裂。鎮紀委建立整改清單,約談職能部門負責人,推動實施管網改造工程。創新采用“整改過程跟蹤+群眾滿意度回訪”的滾動監督模式,確保清泉長流潤民心。村民指著改造后的供水設施感慨:“再也不用寒冬臘月搶修水管了!”
道路出行安全事關千家萬戶。面對彌渡縣大莊營村村民對“堵心路”問題的反映,縣紀委監委啟動“民生工程直通車”機制,通過現場踏勘、專題會商找準“癥結”,督促職能部門將道路整修納入優先事項。在群眾自發參與、紀檢監察機關全程監督下,排水溝修繕、路面硬化等工程高效推進,7處“問題路”完成蝶變。該縣還舉一反三開展全域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推動形成“發現——整改——預防”的閉環治理體系。
大理州紀委監委注重將監督效能轉化為治理實效,構建起“系統施治+精準監督”的民生保障體系。通過鄉村振興領域專項治理,追繳違規外借集體資金,督促兌付惠民惠農補貼;創新基層監督模式,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末梢神經”作用,實現信訪件辦理全流程跟蹤;推動建立“群眾點題、部門答題、紀委監督”工作機制,讓民生訴求件件有回音。全州紀檢監察機關正以“擰繩聚力”的擔當,持續書寫“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時代答卷。(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