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畝梨花漫山勝雪,千畝玫瑰火紅盛開,黃花風鈴木流金溢彩,浪漫櫻花如夢似幻。
三月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春意正濃,百花綻放。走進彌勒市小河邊村,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芬芳,連片的墨紅玫瑰競相綻放,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戶采摘鮮花的身影,前來賞花的游客沉浸在千畝玫瑰園里拍照、打卡、賞花,繪就了一幅和美的鄉村畫卷。
“我們村種玫瑰花有10多年歷史了,現在建成82個鮮花加工點,去年接待游客9萬多人,算下來人均年收入6萬多元!”說起村莊的發展,章保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笑容如花兒一樣綻放。
“項目多了、產業興了,離不開清風護航。”彌勒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介紹,該市紀委監委一方面加強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找準村干部履職用權存在的廉政風險點,通過建立日常監督、預警提醒、派單監督“紅黃綠”三色管理模式,強化村組干部履職監督;另一方面,以清廉村居建設為抓手,將廉潔文化元素融入村規民約、家風建設,引導村民知廉、助廉、守廉,讓鮮花真正成為富民增收的“幸福花”。
不久前,開遠羊街鄉黑泥地社區80余畝黃花風鈴木迎來盛放期,金黃色的花朵綴滿枝頭,將山野染成一片絢爛的“金黃花海”,猶如浪漫的童話世界,引得各地游客紛至沓來。
“短短10來天的盛開季,我們接待游客2.5萬多人,集體經濟收入超過了20萬元,每一分收入支出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開遠市羊街鄉黑泥地社區黨總支書記手指著社區廣場公示欄上的“風鈴花賬本”自豪地說道。
這份“陽光賬本”的誕生,源自羊街鄉紀委的創新監督實踐。近年來,該鄉紀委通過建立“清單式監督+全流程跟蹤”機制,督促村級合作社主動“亮家底、曬賬本”,把“錢袋子”曬到陽光下,讓群眾明白、讓干部清白。
走進緊鄰黑泥地社區的紅河州開遠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花卉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標準的現代化溫室花棚。大棚內各色鮮切花競相綻放;工人們在花海中穿梭,采摘、分揀、切枝、捆扎、包裝、入庫冷藏……每一天,這里都有大批高品質的鮮切花運往全國各地,走向世界。
“園區已形成高品質花卉種植、種源研發、種苗繁育、冷鏈物流、互聯網銷售、創業孵化等一體的產業集群。”該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作為全國第一家以花卉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2024年核心區生產銷售鮮切花3.9億支、種苗6.3億株、盆花780萬盆,產值達到10.17億元,吸納當地務工3000余人,帶動周邊1500余戶農戶種植花卉,年戶均花卉種植收入穩定在3萬至6萬元之間。
從“顏值”到產值,蓬勃發展的“賞花經濟”“鮮花經濟”,讓群眾的生活一路繁花,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花兒為什么這樣美,黑泥地社區彝族群眾自編的彝族花燈小調是這樣唱的:春風送暖百花香,花兒朵朵向陽開,黨的政策實在好,各族人民樂開懷、樂開懷;清風護航產業旺,彝家賬本亮堂堂,家風家教傳承好,廉潔清風潤萬家......(蘇建勇 楊紫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