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向新圖強——云南農發(農墾)集團的破局之路

發布時間:2025-04-29 15:00:00   來源:云南法制報紀檢監察周刊

昆明人民東路111號,云南農發(農墾)集團(以下簡稱農發集團)見證了高原農業的涅槃重生。

2024年,一組數據亮眼呈現:虧損面銳減39.29%,虧損額驟降86.9%;幫助所屬企業挽回資金2.28億元,追回實物資產3500萬元;債權清收雷霆出擊,2.26億元陳年舊賬顆粒歸倉。5億元云南高原現代農業產業投資基金應運而生,撬動百億元融資洪流;13戶二級企業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這些數字躍動的背后,是農發集團政治生態的激濁揚清,更是其向新圖強、破局重生的生動寫照,為國企深化改革提供了具有參考價值的示范樣本。

政治生態從“寬松軟”到“嚴緊硬”

時針撥回2023年春,一場“廉政風暴”在農發集團驟然掀起。

“必須深挖‘污染底泥’,清除‘污染因子’!”彼時,該集團腐敗案件曝光僅一年,因少數“一把手”以權謀私、重點領域失管失控,猶如蛀空大樹的蟲洞,導致高原農業龍頭企業風雨飄搖。

“重塑鐵軍,先從刀刃向內開始。”該集團紀委打出整肅“組合拳”:梳理排查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干部問題線索,嚴肅查處2名“跑風漏氣”的紀檢干部;免去10名兼職紀檢人員,選優配強15名專職紀檢干部;建立“上派下掛”實戰機制,練就監督執紀“硬拳頭”。

在該集團總部,一份“紅白榜”每月更新,排名靠后者需公開檢討。“過去是‘坐著等舉報’,現在是‘主動找問題’。”紀檢干部小楊翻閱著厚厚的監督檢查記錄。2023年6月,該集團紀委首次在會議上對2名涉嫌職務犯罪的干部采取留置措施,會場人員深受觸動。

這記“重錘”砸碎了部分干部的僥幸心理,也砸出改革突圍的信號。

針對部分領域存在“四風”隱形變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寬松軟”現象,該集團紀委推動紀律規矩從“軟約束”向剛性制度轉變。比如,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框架,通過負面清單明確交往紅線,規范政商行為,斬斷利益輸送鏈條,推動權力運行公開透明。

構建“三單聯動”債務防控機制,推動云商集團咖啡業務原負責人陳某被留置案件成為風險化解轉折點。在省紀委監委及駐省國資委紀檢監察組的領導下,堅持系統集成處置問題線索、查處腐敗問題,既清除腐敗的“藍藻”,又鏟除滋生腐敗“藍藻”的淤泥。

實踐證明,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滿意度持續提升。通過“動真碰硬”的決心破局、“系統整改”的制度固本,集團政治生態實現從“寬松軟”到“嚴緊硬”的根本性轉變,為企業破局奠定清朗政治基礎。

“監督不是‘找茬’而是‘護航’”

在政治生態重塑的基礎上,農發集團將監督力量深度融入產業發展,助力各產業板塊實現突圍逆襲。

“蔗糖產業率先破局。”農墾糖業集團曾連續虧損,2024年卻實現產糖量同比提升67.63%。秘訣何在?“監督嵌入全流程!”昌寧康豐公司紀委組建專項督查組,從甘蔗種植到入廠榨糖全程盯防。

在姚關鎮李子坪村,督查組用GPS測畝儀抽查蔗農種植面積,合格率須達99.5%以上。“以前有人虛報面積套補貼,現在不敢了。”蔗農趙應菊指著地頭的監督牌說。

咖啡產業同樣實現逆襲。云南農墾咖啡廠有限公司錨定“從種子到杯子”全產業鏈,線上渠道持續銷售額同比激增216%。截至今年3月底,咖啡廠成品板塊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36%,同比增長74%。通過紀委推動,構建了“共享工廠”模式,5000平方米咖啡文化展館年接待訪客超2萬人次。

“確保品質經得起國際檢驗。”紀檢干部深入生產線,檢查德國焙炒設備和意大利包裝線,守護“云啡”品牌的百年聲譽。

在橡膠板塊,西盟膠廠自產膠干膠同比增加83.33%;茶業板塊營收同比增長164%……一組組數據背后,是該集團紀委針對“靠企吃企”問題的精準打擊。僅2024年就查處了11名二級、三級企業“一把手”,追回欠款538.6萬元。

“監督不是‘找茬’,而是‘護航’。”該集團紀委創新“監督+服務”模式,在蔗糖產業推出“甘蔗分布式機械收獲監督方案”。在昌寧康豐公司,紀檢干部深入剝葉站,檢查設備維護、防火措施,提出23項整改建議。

“以前剝葉后甘蔗帶殼葉嚴重,現在扣雜率降了3個百分點。”農務員老張豎起大拇指。不僅如此,科技監督同樣發力:橡膠板塊引入無人機巡膠林,通過衛星遙感監測膠樹長勢。“所有一切都要上傳平臺,誰敢造假?”一茶業板塊負責人說,茶業板塊建立區塊鏈溯源系統,從茶園到茶杯全程可追溯。

此外,農發集團積極探索數實融合,全面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生產質效,打通資源優勢與特色發展的轉化通道,為云南農業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路徑。

“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

作為農業產業領軍企業,農發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科學擘畫“6+N”產業升級戰略,拓展現代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干熱河谷生態開發等創新型業務板塊,通過產業鏈延伸與業態融合,構建具有云南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將‘問題清單’轉為‘成效清單’。”農發集團負責人說,集團將重構產業體系,調整經營策略,明確“1+3+6”戰略適配期各階段目標任務。

在普洱,咖啡生豆通過中歐班列走向歐洲;在臨滄,蔗糖產業與緬甸開展跨境合作;在西雙版納,橡膠標準成為老撾國家標準……該集團紀委推動建立的“境外替代種植監督協作機制”成效顯著,中老項目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全球減貧標桿。

農發集團全面推行三項制度改革,以機構編制精簡為起點,構建“全員起立、競聘上崗”的選人用人機制,打破干部身份固化,激活人才隊伍活力。在治理層面,以“問題清單+整改銷號”機制,推動整改經營管理薄弱問題78個,啟動211項制度修編工作系統整治“行權亂”“投資亂”“業務亂”等現象。

同時,通過巡察整改、案例警示、制度宣貫三管齊下,徹底破除“紀委監督影響經營”的錯誤認知,推動監督執紀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在新的發展起點上,農發集團黨委提出“三個轉型”: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從省內市場向國際舞臺轉型。該集團紀委同步制定“清廉護航三年計劃”,將監督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跨境農業合作等關鍵環節。

“過去是‘催著干’,現在是‘搶著干’。”如今,蔗糖車間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咖啡文化展館研學團隊絡繹不絕;橡膠林無人機作業繁忙……

站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門檻上,農發集團正以攻堅突破之勢,淬煉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國企破圈”樣本,在新時代的坐標中刻下“云農”印記。(汪波 鄒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