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快遞進村助力“最初一公里”變“致富快車道”

發布時間:2025-05-18 12:01:30   來源:普洱市紀委監委

夏日,陽光熱烈而明媚,在普洱市工業園區的大洋快遞服務有限公司里,自動化分揀線正高效運轉。包裹通過智能掃描系統快速完成分揀,工人們將裝滿貨物的運輸車整齊排列,準備送往思茅區及周邊鄉鎮的快遞網點。普洱市紀委監委駐市工信局紀檢監察組正聯合市商務局市場科,對農村快遞普惠建設工作開展走訪,實地督查農村快遞普惠建設工作推進情況。

“我們計劃構建農村快遞普惠服務體系,實現快遞48小時內免費投遞進村,目前正在優化完善物流配送的智能化建設。”在普洱市思茅區智能化鄉村共配改造項目點,項目負責人介紹道,該項目是全市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核心工程,通過智能化手段提升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讓農村群眾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遞服務。

普洱市地處云貴高原,山區面積占98.3%,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曾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之一。為破解這一難題,普洱市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惠民行動”為抓手,堅持執紀執法為民,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納入鄉村振興重點工程,計劃2025年建成700個“一村一站”快遞網點,實現建制村全覆蓋,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行“最后一公里”,促進城鄉商品雙向流通。

“我們以渠道下沉為主線,聚焦縣鄉村商業網絡體系和物流配送‘三點一線’。”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普洱市通過優化網絡、提升效率,構建城鄉均等化快遞服務體系,助力鄉村振興提速。

走進思茅區鴻豐客運站的“客貨郵”寄遞物流服務中心,快遞企業快件的中轉裝卸、集中分揀、公交運輸配送等環節一氣呵成。“我們結合實際運力,整合改造30條農村客運班線開展代運郵件,利用99輛客運車輛閑置倉位,與圓通、菜鳥等6家快遞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思茅區交通運輸局負責人介紹,依托“區級分揀中心——7個鄉鎮綜合服務站——35個村級服務點”三級網絡,快遞可當日直達村級站點,茶葉、咖啡等農特產品也能通過返程公交直送城區,實現“今日寄、明日達”。目前,全區日均快遞配送量預計達1.8萬件,高峰期可突破2萬件。

為確保項目順利推進,普洱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前移派駐監督關口,拓展派駐監督視角,建立“事前審核、事中跟進、事后評估”的全流程監督鏈條,實現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同時,緊盯農村快遞普惠服務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實地督查縣域物流配送中心,了解政策執行、資金流轉等情況,確保項目合規、資金安全。

“項目資金使用是否規范?政策落實有沒有偏差?”市紀委監委駐市工信局紀檢監察組與市商務局黨組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通過“發現問題——整改落實——跟蹤督導”的閉環管理模式,建立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時限和要求,有效保障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市紀委監委駐市委政法委紀檢監察組聚焦服務效能、群眾滿意度等強化日常監督、開展專題會商,督促市委政法委、交通運輸、郵政等部門落實主體責任,推動市郵政管理局開展農村地區領取郵件快遞違規收費問題專項治理。今年以來,市郵政管理局處理違規收費的快遞點4個。

“現在村里快遞點不僅能收包裹,還能通過物流信息屏實時查看農產品行情。”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東回鎮快遞服務點,村民李阿姨捧著剛拆封的包裹向回訪的紀檢監察干部展示,去年通過村里新設的順豐快遞點,她將自家晾曬的咖啡豆直發上海客商,年增收近萬元。

為保障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瀾滄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定位,深入各鄉(鎮)、村(社區),緊盯寄遞場地選址、設施設備配備、物流服務質量等方面,對職能部門在村級物流服務網點的工作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監督,推動工作落細落實,進一步暢通消費品下鄉進村、農產品出村進城的雙向流通渠道。

走進普洱市的各個鄉村,隨處可見新建的快遞網點和忙碌的配送車輛。在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振太鎮文興村快遞服務站內,村民李大姐正通過智能快遞柜掃碼領取網購的農資,談起快遞進村帶來的便利,她笑著展示手機訂單:“以前收件寄件要到20公里外的鎮上,現在家門口就能收寄,還能幫合作社把蜂蜜賣到上海呢!”

從快遞進村到產業興旺,普洱市正在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答卷。逐步建成的村級快遞網點,不僅織就了一張覆蓋城鄉的物流網,更搭建起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快車道”。隨著智能化改造的深入推進,這片茶馬古道上的熱土,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