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監督賦能清風護航 普洱市譜寫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5-06-04 09:05:24   來源:普洱市紀委監委

在滇西南的青山綠水間,普洱市紀委監委以創新監督機制為有力抓手,以政治監督為關鍵支撐,在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普洱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為當地文旅融合、生態保護、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廉動力”。

文旅產業是展現普洱民族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在當地發展中占據關鍵地位。鎮沅縣紀委監委緊扣“監督的再監督”職能,將清廉云南建設“護航行動”與民族文化傳承深度融合,圍繞“文塑旅、旅彰文”發展主線,創新運用“紀巡聯動”“室組地協同”等監督機制。聚焦文旅項目推進、資源盤活、品牌培育等核心環節,推動職能部門打造出“穿越哀牢”文旅IP、“茶王步道”徒步線路等特色項目。如今,紫馬春秋鄉村旅游示范區煥發新活力,八大古茶園茶香飄散,“畬葩節”“火把節”等民族節慶與農耕文化活動熱鬧非凡,一個獨具鎮沅辨識度的文旅生態圈已然形成。

生態資源是普洱市的寶貴財富,生態優勢向經濟價值的轉化離不開監督的保駕護航。寧洱縣紀委監委錨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派駐機構充分發揮“探頭”作用,推動林業部門開展4000畝退化林修復工作,并建成碳匯示范地,實現畝均年增匯0.466噸。在片區協作監督機制助力下,“寧小豆”咖啡品牌構建起“溯源+碳足跡”體系,滇橄欖、滇黃精等林下經濟蓬勃發展,形成1.5億元產業集群。紀檢監察干部深入林間地頭,督促構建“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既守護住了生態環境,又拓寬了林農的增收渠道。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墨江縣創新推出“紀委監委+職能部門”協同機制,借助“信用承諾+容缺受理”審批模式,大幅提升項目審批效率。江城縣推行“蹲點+體驗”監督,將企業“需求清單”轉化為部門“履職清單”,今年以來已累計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127個。兩地紀委監委同步推進“清廉審批”建設,推動“全周期”幫辦服務落地,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8小時辦結,切實以監督力度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

為確保監督效能切實轉化為發展動能,普洱市紀委監委構建起“發現問題——反饋交辦——跟蹤問效”的閉環機制。今年以來,已開展專項監督36次,約談提醒責任人58人次。在強有力的政治監督保障下,普洱市發展成果顯著: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至74.59%,文旅產業綜合收入突破百億元,市場主體數量同比增長23.6%,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展望未來,普洱市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護航行動”,把監督工作深度嵌入重大戰略實施全過程,以精準有力的政治監督破除發展障礙,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普洱篇章筑牢紀律防線。(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