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市和平鎮沙朗村委會大風埡口苗寨村民龍蘭珍。
咱們老苗寨海拔高、光照足,是種櫻桃的風水寶地,結出來的小紅櫻桃清甜潤滑、飽滿多汁。
一大早,我和老伴摘好四筐櫻桃,用農用三輪車拉到鎮上集市售賣。新修的柏油路平展通暢,從果園到集鎮只需半個小時。
“龍大姐,這趟少說能賣上千塊吧?”同村的阿香嫂騎著摩托趕上來,后座同樣馱著兩筐紅艷艷的櫻桃。我笑著朝她揮揮手,眼前卻浮現出三年前的光景。
那時,這條路還是顛簸坑洼的土路,雨后積水能淹到小腿肚。熟透的櫻桃皮薄肉嫩,稍有顛簸就磕碰破皮,賣不上價。自己吃不完,運也運不走,只能眼睜睜看著櫻桃從樹上落下來,爛在地里。
轉機始于去年驚蟄。那天晌午,我正在地里給櫻桃樹疏枝,忽然看見幾個人走進苗寨。村支書老遠就喊:“蘭珍,市紀委的同志來聽咱掏心窩子的話哩!”
我心口一熱,撂下修枝剪就往人群里湊:“同志,能不能幫我們修條路?”話剛出口,我又感到懊惱,寨子窮得叮當響,提這要求不是存心讓人為難嘛!
“鄉親們的急難愁盼,就是我們的心頭大事。”帶頭的女干部微笑地握住我的手,翻開筆記本,把我說的每句話都記了下來。
過了一段時間,村口公示欄貼出了立項公告。老伴回來告訴我,這下真的要修路了。后來聽說,鎮黨委、政府和市發改局、市交通運輸局都派了專家來實地勘察,為老苗寨爭取到了220余萬元項目資金。
接下來的日子,砂石車、壓路機排著隊進場。寨子里老老小小多了一項愛好,那就是茶余飯后去村口看挖掘機施工。隔壁的老李頭還當上了“群眾監督員”,整天戴著紅袖章、揣著鋼卷尺在工地上轉悠。
等到柏油鋪平那天,寨子里的鞭炮聲炸得比過年還響。曾經的羊腸小道被拓寬到了3.5米,沿途還裝上了護欄,彎道加裝的凸面鏡里映著漫山櫻桃紅。參與驗收的老李頭感慨地說道:“這哪是路,分明是給寨子通了血脈!”
路通了,山外的世界聯通了。曾經滯銷的櫻桃搖身一變成為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游客們循著導航進寨采摘,苗繡荷包和古法紅糖、土雞蛋也隨之一售而空。
夕陽西下,我和老伴載著空籮筐踏上回家的路。數著今天賣櫻桃的進賬,聞著路旁格桑花的清香,我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這就是老百姓盼了半輩子的好光景。(整理 陳林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