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的幾場雨將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的山巒浸染得愈發蔥郁,喚醒了沉睡在腐葉下的野生菌。在錦屏鎮東門農貿市場里,竹筐堆疊如小山,瑩潤的青頭菌、肥厚的牛肝菌沾滿了晨露,小販的吆喝聲與菌香交織成夏日序曲。
近段時間,野生菌已進入產銷旺季,丘北縣紀委監委聚焦職能職責,緊盯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落實、野生菌市場規范管理等關鍵環節,會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組成聯合監督檢查組,對全縣野生菌市場、野生菌加工企業、餐廳食堂等開展一線監督,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這批菌子哪里進貨?種類有哪些?”清早六點半,聯合檢查組已抵達市場。在攤販李大姐的攤位前,工作人員手持野生菌圖片資料,登記攤主信息,詢問進貨渠道,查看野生菌的種類。“現在工作人員的檢查更加頻繁細致,也更加嚴謹。”李大姐邊整理菌子邊感慨,“這樣的監督,能夠幫助我們有效規避風險。”
而在另一邊,監督檢查組工作人員認真查閱市場巡查記錄表。“上周抽查發現3戶攤販售賣可疑菌類,只有檢查照片沒有問題整改記錄?”帶著疑問,監督檢查組隨即聯系屬地市場監督管理所,要求說明情況,這種“臺賬倒查+實地回訪”的監督模式,讓安全防線層層加固。此外,監督檢查組還結合一線走訪工作,深入村寨,隨機走訪野生菌收購點,向群眾了解食品安全宣傳、職能部門履職情況,將監督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以前收菌子都是憑經驗,現在經常有工作人員上門發放宣傳資料,為我們講解常見有毒野生菌的辨別方法、野生菌中毒的危害以及應急處理措施。”收購商韓大姐戴著手套熟練分揀菌子,指著攤位前醒目的《嚴防野生菌中毒基本常識》《野生菌識別圖鑒》向監督檢查組說道。此前,該縣紀委監委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群眾采食野生菌安全意識不強的問題后,以工作提醒的方式,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持續加大野生菌市場監管力度,深入開展“食安課堂進市場入萬戶”活動,通過多渠道宣傳提升公眾安全意識,防范誤食野生菌中毒事件發生。
“野生菌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助力群眾增收的‘金疙瘩’。我們既要當好食品安全‘守護者’,也要做好產業‘護航員’。”丘北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野生菌采收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開展全鏈條監督,以鐵紀為這份山野鮮味注入安心力量。(王靈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