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來,在做客方面的人情往來少了很多,禮金支出也少了一大筆。”“以前,照單請客,熟悉不熟悉的人都請。現在寫請柬,不是很親近的就算咯。”……談及婚喪喜慶等請客隨禮,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的干部職工們紛紛議論道。
曾經,“做客”頻繁,人情往來負擔沉重,如今,“做客少了”卻成為他們口中的熱詞。這一轉變的背后,是新平縣以移風易俗為抓手,破除陳規陋習、培育文明新風的生動實踐。
為強化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婚喪喜慶宴請事宜,近年來,該縣紀委監委出臺推行《關于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規定》,對領導干部操辦本人及家屬的婚喪嫁娶事宜作出規范,并將執行情況納入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范疇和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及年度述責述廉對照檢查的內容。
《規定》堅持“立明規矩、破潛規則”。明確“3不得”“5嚴禁”負面清單。要求除婚喪嫁娶外,領導干部不得以子女升學、建房喬遷、工作變動、慶生祝壽等名目宴請直系親屬等人員,授意或接受他人為本人、本人近親屬操辦婚喪喜慶事宜,邀請管理和服務對象,及其他與行使職權存在利害關系的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嚴禁占用辦公場所、無償使用公物,影響正常公務、機關工作和交通秩序,搞封建迷信,收受、索取與行使職權有關或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管理和服務對象的禮金、財物等。
為推動《規定》落到實際行動上,該縣紀委監委實行“事前報備+事中監督+群眾舉報+線索處置”的“4+”工作模式。要求在辦理婚喪喜慶事宜中,領導干部提前10天填報報備表,如實報告宴請人員范圍、數量、具體事宜、時間、地點等,并作廉政承諾,經單位主要領導審核后,按干管權限向組織人事部門或紀檢監察機關報告,存入廉政檔案。喪葬事宜特殊情況下,于事后10天內補報。事中設宴現場,由10個派駐紀檢監察組按對口聯系監督原則或12個鄉鎮(街道)紀(工)委深入實地進行監督檢查,同時設立群眾舉報信箱、開通舉報電話,及時受理處置有關投訴舉報。
為確保《規定》得以層層落實,該縣由各單位按干管權限強化宣傳教育,確保有關要求入腦入心;對虛假報備、變通執行等頂風違紀的,進行嚴肅查處,并精準運用“四種形態”予以處置。2024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在婚宴中,查處以虛假報備之名行大擺宴席之實,借機收受管理和服務對象禮金的案件1件,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1人。
在黨政機關干部職工“做客少了”新風尚的帶動下,該縣純化了社風民風,全縣124個村(社區)中的部分村組把紅白理事、殯葬改革、移風易俗等寫入村規民約,并加以貫徹執行。
“如今,‘做客少了’帶來的不僅是經濟負擔的減輕,更是人際關系的凈化和社會風氣的好轉。干部職工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工作和生活,攀比之風、鋪張浪費等現象少了。”該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說道。(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