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中國紀檢監察報》頭版報道:60萬畝堅果林的致富經。
全文如下
↓↓↓
夏日陽光下,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數十萬畝堅果綠意盎然,飽滿的果實綴滿枝頭。果農們穿梭林間,澆水、追肥、防治病蟲害,豐收在望。
“田大姐,今年掛果情況怎么樣?技術員的指導管不管用?”日前,在永德縣崇崗鄉大紅山堅果種植基地,縣紀檢監察干部正向果農田小映詳細了解相關技術措施的推廣成效。
依托北回歸線上的獨特氣候,瀾滄江畔的臨滄市非常適宜種植堅果。今年4月,“臨滄堅果”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作為“臨滄堅果”核心種植區,永德縣2024年堅果種植面積達60萬畝,綜合產值達6.6億元。隨著產業規模擴大,提質增效成了關鍵課題,永德縣紀委監委將特色產業發展納入監督重點,聚焦堅果從育苗到采收全鏈條的堵點難點,推動解決群眾反映的管護難、成本高等痛點,以精準監督推動破除發展障礙。
針對群眾反映的“管護效率低、見效慢”等問題,縣紀委監委督促相關職能部門主動履責,積極推廣技術管護措施,邀請院士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修剪、施肥、品種改良等方面技能的實地培訓指導,為堅果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此前我們種植的堅果品種不好,種了四五年才進入掛果投產期,且果型小、市場售價低。”田小映望著枝頭飽滿的堅果感慨,“后來技術員指導嫁接改良,今年首批果子就迎來豐收。”
類似的轉變也發生在大雪山鄉果農身邊。先前,該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發現部分堅果種植基地存在水資源分布不均、灌溉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隨即向相關部門反饋,推動在縣域內修建完善967個簡易蓄水池,覆蓋灌溉面積0.88萬畝。同時,推動在大雪山鄉幫控山堅果種植示范點建設智能掃碼取水設施,以智慧灌溉賦能產業升級,解決2000多畝果園的灌溉難題。
“堅果產業涉及政策多、群眾廣,監督難度大。”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該縣紀委監委深化運用片區協作機制,統籌“室組地”力量,深入一線開展監督。
此前,該縣紀委監委收到群眾反映稱“永康鎮海轉村個別村干部在堅果種植項目中‘侵占資金’,本來是免費發放的果苗,竟向村民收取每株0.5元至2元不等的‘下車費’。”經查,海轉村黨支部原書記王某某在實施堅果種植項目中以收取果苗“下車費”為由,擅自安排村干部向種植戶收取費用共計6.2萬元。王某某還存在其他違紀違法問題,最終受到嚴肅處理。以此案為契機,永德縣紀委監委深挖黨員干部在政策執行中吃拿卡要、以權謀私、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積極化解果農的急難愁盼問題。截至目前,共查處堅果產業領域案件4件9人。
針對案件暴露出的問題,該縣紀委監委向永康鎮黨委、政府提出紀檢監察建議,督促其舉一反三,在做好相關領域問題排查的同時,聚焦問題背后的癥結、短板,修訂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如今,在紀檢監察機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協作下,“臨滄堅果”品質不斷提升,深加工產業鏈逐步延伸,不僅暢銷國內,更通過跨境電商遠銷東南亞,成為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金果子”。(聶海濤 李建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