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染紅了盈江縣盞西鎮團坡小學嶄新的塑膠運動場。放學的孩童們在寬闊的場地上追逐嬉鬧,笑聲清脆。校門外,來接孫兒的團坡村村民孟勝章走在硬化平整的入戶路上,望著燈火通明的教室感慨道:“這新學校真氣派,小孩吃飯有好食堂,跑步有新場地,晚上回家還有明亮的路燈!”
“老大媽,這個月的養老金按時到賬了嗎?您女兒多久回來一次啊,飯菜夠不夠吃?”近日,盞西鎮紀委干部和社會事務辦干部走進景登美老人家中,一邊仔細翻看著手里的探訪關愛服務記錄表和社會救助名單,一邊關切地詢問著。
“盞西鎮每年有8500余人外出務工,全鎮有78名留守老人和350名留守兒童。我們通過緊盯村委會‘周聯系、月探訪、季評估’機制執行,隨機抽查探訪記錄表、實地回訪核實問題解決情況,確保干部真入戶、問題真排查、關愛真落地,讓老人們吃上制度保障的‘定心丸’。”盞西鎮紀委書記李建霆介紹。
“一老一小”問題牽動著億萬家庭,關乎著民生福祉。
提升養老服務保障能力,提升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留守老人關愛服務質量;將深化“一老一小”關愛服務納入2025年10件惠民實事……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一老一小”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不斷完善健全“一老一小”政策保障體系,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為“一老一小”提供專業化、精細化服務,織密織牢“一老一小”關愛服務網絡,筑牢老年、兒童幸福根基。
讓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是全社會關切的民生問題,也是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的監督重點。我省紀檢監察機關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堅持常態監督和專項監督相結合,將關愛“一老一小”納入清廉云南建設“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惠民行動”重點任務,采取“室組地”聯動監督模式,緊盯“一老一小”政策落地、項目實施、關愛服務、權益保障等重點問題、薄弱環節開展監督檢查,持續守護“一老一小”幸福底色。
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充分發揮監督職能作用,著力強化主體與監督責任的雙落實,推動各地積極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紀委監委監督、部門協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體系,共同答好“一老一小”民生答卷。
聚焦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低保戶等弱勢群體,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采取“紀檢監察監督+行業部門監管”聯動方式,聯合民政、衛健、人社、教體等部門組成專項檢查組,聚焦敬老院、福利院、幼兒園、學校等“一老一小”機構,常態化開展民生政策落實情況的日常監督監管,對“一老一小”民生服務保障中敷衍塞責、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開展“大排查”“大起底”,建立專門臺賬,進行集中管理、分析研判、分類處置,對群眾反映強烈、可查性強的重點問題線索,實行“掛牌督辦、領導包案、提級辦理”,督促相關部門限期整改,立行立改,著力糾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翻開昆明市紀委監委的《“一老一小”民生監督臺賬》,一組數據令人欣慰:截至目前,通過“室組地”聯動督查推動建成270個幸福食堂,惠及老人6.8萬人次;普惠養老床位增加240張,新增救助兒童1300余人,實現“應救盡救”。
“民政、教體等職能部門是‘一老一小’工作的前沿部門,其作用的發揮關乎‘一老一小’工作成效。”昆明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室組地”聯動,紀檢監察干部靠前監督、跟進監督、全過程監督,以明察暗訪、查閱資料、實地走訪、現場詢問、大數據比對等方式,著力發現并推動解決職能部門在“一老一小”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督促職能部門用心用情用力服務老人、呵護兒童。
在督促職能部門認真履職盡責基礎上,推動其建立健全“一老一小”關愛服務長效機制,是“一老一小”工作的題中之義,也是紀檢監察機關的工作方向。
近年來,在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靶向監督推動下,各級各部門不斷建立健全“一老一小”工作推進機制,托育、入學、養老、就醫等“一件事”集成服務不斷完善。市場監管部門以校園周邊整治工作為抓手,加強對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力度,切實守護校園安全;政法部門針對侵害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合法權益事件進行依法打擊,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和氛圍;民政部門全方位落實生活、養老、醫療、托護、精神慰藉等關愛保護措施。
在紀檢監察力量的保駕護航下,在全省各部門齊抓共管下,關愛服務“一老一小”的網絡正越織越密、越織越牢,一幅“老有頤養、幼有善育”的幸福圖景正在云嶺大地徐徐鋪展。(李正雄 李葉 孔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