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湛天陽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基層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基層監督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有力舉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求“深化基層監督體制機制改革”。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充分發揮監督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積極探索基層監督有效路徑,持續釋放基層監督治理效能,不斷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維護國家政權安全的高度,堅持和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領導,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取得重要成就,基層活力充分激發,社區能力明顯提升,維護了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同時必須看到,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深刻變革,基層治理面臨新形勢新任務,也存在一些堵點難點亟需打通理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進一步織牢織密基層監督網,以有力監督促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把基層監督力量“擰成一股繩”,推動“兩個責任”貫通協同。基層點多線長面廣,加強基層監督,不能是紀檢監察機關一家“唱獨角戲”,需要各方責任主體“奏大合唱”,形成合力。要堅持系統觀念,構建黨組織全面監督、紀檢監察專責監督、部門職能監督、各類監督協同配合的基層監督責任體系,推動基層監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壓緊壓實基層黨組織特別是“一把手”管黨治黨責任,推動加強對基層監督的統籌謀劃、組織領導、部署推動、檢查落實,把責任貫到底、壓力傳到位。要督促職能部門加強對基層貫徹執行本部門本系統本領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紀檢監察機關在履行好協助職責的同時,要強化專責監督,深入貫徹《關于加強基層紀檢監察監督的若干意見》,健全完善縣統籌抓鄉促村、片區協作、交叉監督辦案、鄉案縣審等工作機制,加強紀檢監察監督與派駐、巡察、審計、財會等各類監督的貫通協調,激活基層監督“末梢神經”,切實提升基層監督質效。
堅持辦案是最有力的監督,把加強基層監督與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有機結合、一體推進。服務群眾、造福群眾是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基層監督必須糾治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讓群眾可感可及。要堅持以案開道,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持續發力懲治“蠅貪蟻腐”,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攻堅,“撕開口子”“揭開蓋子”“挖出根子”,精準發現作風和腐敗問題背后深層次隱患,同步推進監督促治、以案促改,及時追贓挽損、堵漏建制,切實看住“人”、管住“權”,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將效能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加強類案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紀檢監察建議,推動從個案清除、重點懲治向系統整治、全域治理提升轉變,深化基層監督體制機制改革,避免出現責任空白、監督盲區,健全維護群眾利益常態長效機制。
瞄準基層“痛點”加強基層監督,以持續減負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為基層治理賦能增效。基層治理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員干部。形式主義“枷鎖”鎖住的是人,是實干腳步。近年來,基層減負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針對性舉措越來越多,整治力度持續加大,減負效果不斷彰顯,但離黨中央要求、事業發展需要、干部群眾期盼仍有差距。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既是紀檢監察機關服務保障基層治理的重要著力點,也是加強基層監督的重要內容。要聚焦脫離實際定政策、督檢考過多過頻、過度留痕、層層加碼等加重基層負擔問題,開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持續增強基層干部群眾減負獲得感。要通過監督推動基層減負,著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等突出問題,讓基層干部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深入群眾中間,廣泛聽取意見,回應訴求關切,把矛盾糾紛及時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組織動員群眾和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更好地維護群眾利益、為群眾辦實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