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pans私拍_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_亚洲毛片网站

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越是面對復雜的風險考驗和嚴峻的困難挑戰,我們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強調堅守初心。黨員干部要在對歷史的回顧中汲取前進的力量,保持永不懈怠的精

始終站在勞動人民一邊,立志為社會服務,是徐特立一生的追求。正因為有了這份初心,他才總能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抉擇,并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前進,從一位民主主義者躍進為堅定的共產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其形成與發展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

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勝利路中段梅峰寺旁,有一座為明朝河南道監察御史陳茂烈而立的“孝廉坊”,結構古樸,造型別致;坊旁原有一條小巷,時稱“孝廉里”。

杜甫的一生,隨著時代的沉浮不住漂泊,對天下、對國家、對百姓,其詩可謂字字真情,句句心血。同時,他亦時常把目光投到家人身上,將對家人的思念、關懷、愧疚等情感注入筆下。今天我

唐代賢臣魏徵在其名篇《諫太宗十思疏》中以區區數言道出一個千古不易之理:“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之所以如此,大多是被途中風光所惑,忘記了當初為什么上路,自己從哪里來,要

那是1962年冬天的一個上午,豫東平原天寒地凍,北風刺骨。接組織通知,縣委書記處書記焦裕祿調離尉氏縣,前往開封的另一個縣蘭考任職。在尉氏縣委機關院里,司機崔合義往車上搬著焦裕

“疫,民皆疾也。”瘟疫自古就是一個社會難題,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戰“疫”的記載。

華北軍區軍樂隊隊長羅浪,提前半個小時就率領軍樂團站到了天安門城樓的正前方。作為整個樂團的總指揮,他屏息凝神,微微昂首,盯著天安門城樓。身后,兩位分指揮目不轉睛地盯著羅浪,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家。他生活在北宋開始走向衰落的時期,21歲考中進士步入官場,擁有主政地方近30年,曾兩次擔任宰相,又兩次被罷免的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以《第一面紅旗——記江西余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過》為題,報道了當地消滅血吸蟲病的消息。毛澤東看到這一消息,激動不已。他憑窗遙望南天,以詩言

淺談祛疫詩

2020-02-0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的這首《元日》,繪出了新年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奮發進取的思想感情。

王陽明講學授徒、開宗立派,百世師范;平定叛亂、安邦定國,彪炳青史,被公認為是有明一代“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王陽明是中華文明的標桿性人物之一。王陽明家

岳飛的家風

2020-02-05

崇寧二年,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

國家的發展、規律性的揭示和對未來的正確把握,需要深刻歷史經驗和歷史智慧的支撐。誰在這方面做得好,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和主動權,就能順應歷史潮流引領時代發展,真正讓歷史智慧之光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蘇軾的詞豪放,蘇軾其人豁達樂觀又不乏柔情。蘇軾的家風源于蘇杲、蘇序的“扶危濟困”,繼承了蘇洵的“詩書傳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用鮮活的歷史概述了一部治河史,引導我們探究黃河治理的歷史脈絡,挖掘蘊含在古籍文獻中的文化基因,借鑒古人治理黃河的

說起古代詩人,陳師道(1053-1102)的名字普及率也許不太高。如果按照福斯特藝術觀,把各個不同時期詩人召集在一間圓形大屋子里比賽寫詩,首先陳師道不一定赴考,因為他寫詩不能離開

古人素重身后名。一人即使生前博學多才、德厚流光,但身后畢竟終將化成抔土、趨于蕭索。如何讓畢生修養和體悟得以延續,士人們紛紛選擇重視家教,涵養家風,從而令德性可以子孫承繼,

諸葛亮在他的千古名篇《出師表》中以拳拳之心極其懇摯地說了這樣一段肺腑之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諄諄告誡,賢臣乃國之寶、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記載:成化中,有汝寧楊太守甚清,其附郭汝陽劉知縣甚貪。太守夜半微行,至一草舍,有老嫗夜績,呼其女曰:“寒甚。”命取瓶中酒,酒將盡,女曰:“此一杯是楊

1934年,中央機關、中央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踏上長征的漫漫征途。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歷經千難萬險勝利會師陜北,宣告長征的偉大勝利。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

居官十六要

2020-01-04

對長官要敬重,對百姓要愛護;出入要謹慎,工作要張弛有度;不要輕信讒言,也不要疑心太重;關于錢糧這些東西都要明明白白,明察秋毫,不要被蒙蔽。對待下屬要寬嚴有度,做事之前必須

譽與毀

2020-01-06

譽、毀與人,有當與不當。譽、毀之名,若不副實,則譽、毀不當,淪為妄譽、妄毀。反之,若譽、毀恰當,則“民不至枉道以求譽”,也不至枉道以散毀。譽、毀有施、受之分。就施譽施毀之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是《韓非子·有度》中的一句話,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權有勢的人,墨線不向彎曲的地方傾斜

元末明初有一個叫袁凱的詩人,年輕時根本沒有什么名氣,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他。他后來之所以為人所知,離不開同時代著名詩人楊維楨對他的推崇,那么,袁凱是怎樣獲得楊維楨的賞識的呢?

北宋時期,名臣輩出。有政治上影響深遠的王安石,有文學上開辟時代的蘇軾,有品德才能可作后人楷模的范仲淹,有清廉剛正廣為人知的包拯,他們中的任何一人,都可稱得上名垂青史。但也

一月安東令

2019-12-31

“憑吊忠魂歌莫哀,傳聞鄧禹繪云臺。可憐旗鼓伸天討,未見珊瑚入貢來。謝傅圍棋終破賊,班超投筆敢論才。妖星看挽強弧射,獨立營門遣酒懷。”這首詩是吳昌碩得知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英

丁寶楨(1820年—1886年)是晚清有名的廉吏。他曾任江海關監督、山東巡撫、四川總督等職。光緒二年(1876年)初,其長子丁體常被吏部以知府銜發往山西候補,先后署太原知府、蒲州知府

我國古代的監察立法,最早見之于史料比較成熟且有系統性的法令當屬西漢武帝時的《六條察郡之法》(又稱《六條問事》),我們俗稱為“漢六條”。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由于部隊一路艱苦作戰,原本5000多人的隊伍,這時只剩下不足1000人。

古人有云:“生在蘇杭,葬于北邙。”這是古人對生前身后的理想棲居之地的選擇。唐人王建有詩云:“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唐代即已如此,宋代這里仍是許多名載青史的大人

南陽解放紀念碑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南陽人杰地靈,曾孕育出張衡、張仲景、范蠡、諸葛亮等歷史名人。

李堅真(1907年—1992年),廣東梅州豐順縣人,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她接受工農革命的宣傳教育,在彭湃的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曾致堯(公元947年—公元1012年),江西南豐人,為北宋廉官,是北宋文學家曾鞏的祖父。

提起清末學者王懿榮,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第一個發現甲骨文的人,而鮮為人知的是,他所在的山東煙臺福山王氏家族,還出過許多為民請命、為國分憂的清官廉吏。清代時,王氏十一世傳人王柔

2019年1月31日,《中國共產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出臺,這是中央首次以黨內法規的形式對請示報告作出全面系統的規定。從黨的歷史角度對請示報告制度加以考察,對于我們深刻認識請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突破居庸關、攻陷河北張家口,山西軍閥閻錫山抗日信心動搖,于是放棄大同,部下晉綏軍不戰而逃,途中丟棄大批武器、彈藥和物資,并將大量火炮扔進代縣附近

吏治關系到政治得失、民心向背、王朝興衰。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吏治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手段,積累了豐富的思想和實踐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總結,并從中得到啟示。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美德。據《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在總結楚漢之爭得失時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

北宋學者謝良佐曾對其子寫下《遺訓》:莫為終身之計,而有后世之慮。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后人評價,其“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可以和范仲淹的“先

不夸功

2019-12-10

宋朝大將曹彬,太祖皇帝命他領兵去征伐江南。未過一年,唐主李煜投降,江南平定。他不曾妄殺一人,不曾妄取一物。回京復命,船中只裝的是書卷、衣被。船頭上豎牌一面,上寫“奉敕差往

這是1929年12月高文華寫給父親的家書。高文華,別名文華,曾化名程清,筆名高潮。1907年生于江蘇無錫,曾擔任北伐軍總司令部工兵團黨代表、共青團無錫縣委書記等職務。當時,高文華已

選用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是國家治理能力高低的關鍵。我國歷史上關于選賢任能的思想和措施在春秋戰國之際興起,在秦漢以后日漸成熟。

四部叢刊本《孔子家語》書影。《孔子家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根據新出土的簡帛文獻,有學者認為《孔子家語》是先秦時代的儒家文獻,其中記錄許多孔門故事頗具啟發意義

80多年前,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取得了全國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第一個大勝仗。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肩負民族民主革命的雙重任務,只有偉大政黨才能擔負起這個偉大使命。

名節重泰山

2019-12-02

高官厚祿相對容易獲得,名聲氣節卻難于堅守。爵祿要是失去了,還有機會再重新獲得;名節一旦喪失了,或許一輩子都無法挽回。

司馬光在《交趾獻奇獸賦》中有云:“吾聞古圣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心正則言實,身正則行端。無論為人處世,還是治國理政,正心修身都至關重要。

說起興國,大家都知道這里是革命老區,是著名的“紅軍縣”“將軍縣”“烈士縣”,而要說起興國的古代歷史,也許就所知甚少了。我們大家熟知的海瑞就與興國結下了不解之緣,書寫了一段

黃霸治郡

2019-11-27

《漢書》中有專門的“循吏傳”,記載了黃霸、龔遂等循吏的事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黃霸(公元前130年—公元前51年)的故事。黃霸一生經歷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擔任過御史大夫

放榜是寒窗苦讀多年的士子們最關心的一個環節,上圖是刊載于晚清著名畫報《點石齋畫報》上的《南闈放榜圖》,展示了光緒十七年(1891年)江南鄉試放榜的情況。

大道至簡、居敬行簡不僅是傳統時代治國理政的智慧,更是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無論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還是政府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都是為了通過簡化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故世稱涑水先生。他是七歲便因破甕救友而名震京洛的機智少年,是編纂巨著《資治通鑒》的史學家,是北宋四朝重臣。他一生正直磊落、

唐代著名政治家姚崇,任紫微令時撰寫了著名的《五誡》,包括《持秤誡》《彈琴誡》《執鏡誡》《辭金誡》《冰壺誡》,用以律己并告誡下屬官員清正廉潔,成為當時官員從政的準則。其中《

東漢時期的楊震是王朝重臣,他博覽群書,能通經籍。楊震,字伯起,因為才學出眾,被稱為“關西孔子楊伯起”。楊震年少時,曾師從太常桓郁,學習《歐陽尚書》。后來步入仕途,舉茂才,

金寨籍老紅軍“兩膺上將”第一人、“六星上將”洪學智曾兩度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他經常告誡自己和下屬:“人生一世,可能什么情況都會遇到,但不管什么時候,都要以寬容

面臨著做官,沒有什么比公平公正更得民心;面臨著錢財,沒有什么比廉潔不貪更為可貴。一個人如果擁有廉潔公平的操守,就可以經受各種考驗,立于不敗之地。

在江西省修水縣(清代稱義寧州)寧州鎮竹塅村,有一座名為“陳家大屋”的古宅,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如今這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百多年來,這里孕育出陳寶箴、陳

這是一條狹長的山谷,東起葉埠橋邊的大清路,西至大清嶺隧道口,全長約三公里,名曰大清谷。我在杭州居住期間,住地與大清谷相距一里余。據說,大清谷與清朝皇帝有關,山谷里長眠著一

賢哉子貢

2019-11-13

強大的齊國田氏要攻打魯國來擴展勢力。箭在弦上,魯國的命運岌岌可危,子貢得到孔子的準許后,身負重任,前往齊國勸止。結果,不僅讓魯國得以保全,還促成了齊國亂、吳國亡、晉國強、

鄭義齋,原名鄧少文,1901年生,河南許昌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在上海以“義齋錢莊”經理身份作掩護從事秘密活動,從此改名鄭義齋。他先后擔任鄂豫皖蘇區政府財政委員會主

居家最要于勤。蓋勤則一家之人不至于惰廢,而無游手閑食,以相率為不義之事。敬姜之教子曰:“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民逸則忘,忘則惡心生。”此之謂也。要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無一

無壁巨屋曰廣”“七曜行運曰德”。我的家鄉“廣德”,2019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由安徽省直轄”。廣德,位于皖東南,素有蘇浙皖“三省通衢”美譽,歷史底蘊深厚,先秦時稱

名與實孰親?文與行孰賢?只有走出書齋,走進社會,經過磨礪,才能作出響亮回答,在歷史大潮中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在中共商南縣委的領導下,大別山地區的紅軍家屬和當地進步婦女組成婦女排。以金剛臺為依托,婦女排的同志們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英勇沖殺,以驚人的毅力同惡劣的自然

崇禮義

2019-11-05

人家之興替,在禮義不在富貴。假令貴為公相,富等崇愷,而人無禮,正為家替。若簞食瓢飲,肘見纓絕,而人有禮義,正是家興。吾人為身謀,為子孫謀,為親族朋友謀,皆當如此,然后為忠

由蘇區中央分局書記項英、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陳毅等領導的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是土地革命戰爭史上的光輝一頁。它在主力紅軍長征后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樹起了一面鮮紅的戰斗旗幟,牽制和

一百八十年前,林則徐曾莊嚴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1839年6月3日至25日歷時23天,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震驚中外,奏響了中國人民

《呂氏春秋·觀表》中有言:“事隨心,心隨欲。欲無度者,其心無度。心無度者,則其所為不可知矣。”意思是說,事從心出,心隨欲來。欲望沒有限度的人,心也是沒有限度的。一旦人的心

陸納教侄

2019-10-29

兩晉時期,奢風大盛,衣食住行都極講究,石崇與王愷比富的可笑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但是,在這講求奢靡享受的氛圍中,東晉名臣陸納卻能夠“恪勤貞固,始終不渝”,崇廉尚儉,實在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淮寧節度使李希烈擁兵反叛。叛軍一路攻城拔寨,汴州等多地淪陷,警訊迭至,朝廷上下惶惶不安。一連串風卷殘云般的勝利讓李希烈的野心不斷膨脹,他派其女婿

儒家“十三經”中,有一部《周禮》,書中不僅論述了古代的廉政思想,而且對戰國時期的廉政措施作了系統的闡釋,其中說道:“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朱瑞的紅色家書如今雖已陳舊、泛黃,但是紙短情長,字見風范,看似和家人談家常,卻啟人向上、催人奮進。

慎終于始

2019-10-23

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當以“君子慎始而無后憂”自勵,以“其始不立,其卒不成”為戒。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把“慎初”融入修身做人、為官用權、干事創業的方方面面

先秦典籍行文的一個特點是好做譬喻,往往借助神話人物或先賢諸子之口,以寓言形式闡釋道理。《莊子·至樂》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顏淵要東去齊國,孔子面露憂色。子貢問為什么,孔

袁了凡的思想不僅對當代中國人有著現實意義,其影響也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他的善學思想及其善政實踐,是廉政文化史上的重要一筆,值得大力研究和弘揚。我們應以辯證觀念汲取其不朽精華

千鏡涵忠廉

2019-10-18

位于蘇州高新區的東吳博物館內有個“千鏡堂”,展示了從史前文化時期到清朝四千多年間各類近千面鏡子,其中銅鏡系列數量之多、類別之豐富、品質之上乘,在國內眾多博物館中位列前茅。

欲速則不達,為文為官皆然。韓愈在《答李翊書》中寫道:“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

光緒七年(1881年)12月,44歲的張之洞出任山西巡撫。此前發生的特大旱災(史稱“丁戊奇荒”)波及山西、陜西、河南、山東等地。太原原本100多萬人口,災后僅余5萬。當時山西吸食鴉片

《呂氏春秋·慎行》中寫道:“君子計行慮義,小人計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則可與言理矣!”意思是說,君子謀劃行動時考慮的是道義,小人謀劃行動時謀求的是利益,結果反而

梅不遇寒花不香,人不磨礪不成器。北宋學者張載在《西銘》中寫下“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意在告誡世人,凡能成就事業的人,都擁有一番與磨難頑強抗爭的經歷。

要之,《豐川家訓》既以德性貫穿和統領立身、治家和為官,又各具原則和規范;既有一般家訓訓導后代立身處世、祈求家祚永恒的共同性質,又有關中大儒崇尚禮教、重視氣節的獨特屬性,對

中國文化軸心時代的春秋戰國,儒墨同顯,一致百慮,對立互補,相反相成。墨子先學儒,后覺察儒學缺點,自創墨學,非儒反儒,補充改造儒學,提出兼愛等人文學的重要原理。墨子肯定孔學

明代清官于謙《入京》詩云:“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這首詩影響深遠,成語“兩袖清風”即源于此。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人們對詩中

《呂氏鄉約》也稱《藍田鄉約》,由陜西藍田的呂大鈞兄弟于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制定并在當地推行。該鄉約對村民道德行為規范和鄉村治理模式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清朝施有奎《錢南園先生像贊》中寫道“身致富貴,躬守清貧。亦嚴履蹈,不茍笑嚬(意為皺眉)。正色立朝,遇事直陳。戇章每上,權杵怒嗔。公不為動,中心安仁。”其所贊頌的人物是乾隆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孫武帶著自己整理的兵法拜見吳王闔廬,吳王為試驗兵法效果,召集百余名宮女,請孫武指揮演練。孫武“三令五申之”,不料宮女們卻視號令為兒戲,哄堂大笑

于謙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著名清官,不僅以救國功績留名青史,其廉政思想亦傳之后世,給人啟迪。“兩袖清風”一詞就是從他的詩中流傳開來的。近日讀到于謙一首廉詩,風格質樸,用語懇切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張燈又結彩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這首《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誕生于大別山區的革命歷史歌曲,最初是為

滄桑卻金亭

2019-09-20

筆者近來翻閱志書,看到一則“卻金亭”的記載,有所觸動,遂查閱資料,發現明朝以來,多地曾建有卻金亭,背后皆關聯著古代官員卻金守廉的故事。今擷取幾則,以饗讀者。

《舊唐書·盧懷慎傳》記載:“開元三年,遷黃門監。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唐代官員盧懷慎開元三年升黃門監,與紫微令

一代大儒韓愈曾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國自古有尊師重教的傳統,由古人祭祀“天地君親師”,便可看出師者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師者不僅傳授文化知識,

書齋,從來是讀書人寄情寓志、安頓靈魂的地方,單看那言極簡意極深的“齋號”,其個性、志趣、人生態度與精神追求便往往盡在其中。

胡華先(1908年—1984年),江西瑞昌武蛟鄉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瑞昌碼頭區農業生產互助組組長、武蛟大橋村黨支部書記、大橋農業生產合作社主任、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特邀研究

清代江蘇丹徒人嚴保庸,字伯常,號問樵,道光九年(1829年)進士,十三年(1833年)授山東棲霞知縣。

致仕之后

2019-09-12

“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江山代有人才出,然而人才的出現還需要伯樂去賞識、挖掘、推薦,為其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

楊匏安,1896年11月生于廣東省香山縣南屏鄉(今屬珠海市)。

在江西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里,珍藏著一雙與眾不同的草鞋。這雙草鞋編得細密、周正,不但有鞋底,還編出了鞋幫,編鞋子用的不是粗糲的稻草,而是柔軟細密的黃麻,黃麻里還細心